本報記者 鄔霽霞
在科技浪潮洶涌澎湃的當下,具身智能正逐步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
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已敏銳捕捉到這一機遇,積極布局具身智能領域。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錢向勁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布局具身智能賽道,無疑是順應科技發展大勢和市場需求的戰略選擇。這一布局有望為企業帶來全新的增長動力,也將有力推動具身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與發展,促進汽車產業與機器人產業的深度融合。”
近期,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布局具身智能動作頻頻。
3月17日,寧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均普智能”)旗下寧波均普人工智能與人形機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均普機器人研究院”)與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依托均普機器人研究院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賈維斯”進行具身智能領域橫向課題的合作,共同推進人形機器人關鍵零部件自主可控,共建人形機器人訓練場。
均普智能相關負責人透露,公司目前在多個人形機器人零部件領域積極開展研發生產。六維力矩傳感器、IMU(慣性測量單元)已經完成產品送樣和測試。在關節模組、軀干結構件、視覺感知模組等其他產品方面,公司也在持續投入研發力量。
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具身智能布局方面同樣成果斐然。公司依托在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領域積累的全棧技術優勢,率先構建“汽車+機器人Tier1”雙軌戰略。目前,公司已在機器人領域取得多項關鍵進展。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正將汽車核心研發制造能力拓展至機器人產業鏈,助力提升車企及機器人公司研發、量產效率,降低成本,推動機器人多場景應用。
3月13日,杭州雷迪克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浙江雷鳴機器人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注冊,標志著其在具身智能領域的布局正式落地。
為何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熱衷布局具身智能領域?
努曼陀羅商業戰略咨詢公司創始人霍虹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類公司布局具身智能領域,具備三大核心優勢。一是工程經驗,汽車零部件屬精密機電一體化行業,企業在機械設計、傳感器應用及控制算法等方面積淀深厚。二是供應鏈能力,企業深耕汽車產業鏈,在高精度制造、規模化生產、成本控制等方面經驗成熟,這是具身智能產品商業化落地的關鍵。三是產業生態,智能駕駛等新技術促使汽車成為“具身智能終端”,汽車零部件企業借此天然場景優勢,通過軟硬件結合將具身智能技術融入汽車行業,推動智能駕駛等應用,形成產業協同效應。
錢向勁認為,政策的大力扶持是助推企業進軍具身智能領域的堅實后盾。以浙江省發布的《浙江省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為例,方案涵蓋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等多個方面,旨在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這無疑進一步激發了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投身具身智能領域的積極性。
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在布局具身智能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汽車零部件企業投身具身智能領域,一要注重技術研發方向精準性,緊跟前沿確定核心方向,避免資源分散;二要密切關注市場需求,深入調研產品需求特點與規模,確保產品契合市場需求,從而實現商業價值;三要保持戰略靈活性,具身智能技術發展較快,公司要及時調整布局策略以應對競爭環境變化。